你的荣光们打算怎么自救?”
孟昔昭看看他,突然抿嘴一笑:“这就不能全告诉您了吧,毕竟是我们大齐的杀手锏,放心,等用到了南诏战场上,您自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右贤王一沾军事就想得多,他正惊疑不定的看着孟昔昭,思考齐国是不是还有什么杀招的时候,突然听孟昔昭一哂:“算了,您一定是十分好奇,大齐与匈奴交好,我与右贤王殿下也交好,我可以给您透露一个小秘密,只是,请您一定不要说出去。”
右贤王:“……”
谁说我好奇了,我不好奇!你自说自话的本事也太熟练了!
虽然这么想着,但他还是控制不住的往孟昔昭那边凑了凑。
然后,他就听到孟昔昭小声说:“我们的工匠,研究出了一种武器,可以远程投射,虽然还有不少的弊端在,但它至少能缓解我们马匹紧张的问题,在南诏骑兵冲锋之时,我们可以用这种武器,杀掉他们的骑兵,然后,我们再派自己的骑兵出去交战,既然不能再跟匈奴买马,我们的骑兵数量怕是也要大幅锐减,不过,应当还是够用的。”
右贤王:“…………”
他一时之间,不知道孟昔昭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只能伪装淡定,问他:“今年够,明年还够吗?明年够,难道后年也够吗,孟少卿,你不应该是这么一个短视的人。”
孟昔昭听了,则微微一笑:“右贤王殿下说的没错,可是,谁知道南诏还有没有明年呢。”
右贤王呆滞的看着他。
孟昔昭此人,太能装,哪怕八字没一撇的事他也能装的跟真的一样,右贤王知道这一点,所以,对于他放出的南诏明年就要灭国这种暗示性的大话,右贤王并没有信。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你的荣光过这个绢帛,齐国太子进宫拜见单于的时候,就拿过这么一封绢帛,上面写的是齐国皇帝给单于的书信,表示公主已送到,希望你们能善待她,两国以后也能继续友好的相处。
右贤王一脸麻木的看着孟昔昭十分珍惜的展开这卷绢帛,看着上面的字,孟昔昭仿佛看见了自己的亲爹。
他崇敬又自豪的面对绢帛:“临出发前,陛下给了我一封密旨,将送亲队伍几百余人,都交给了我,必要时候,我不止能做主,还能调遣这些人,为大齐效力,为陛下分忧。”
说着,他抬起头,对右贤王笑了一笑:“右贤王殿下,不知单于什么时候有空?我进宫去拜见一下,说说不再买马的事。”
右贤王:“…………”
此刻他就像那大草原上的土拨鼠,非常想暴躁的大喊一声“啊!”。
……
孟昔昭从右贤王府出来,表情上虽然没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只要看他一眼,就会知道,他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金都尉得知这件事,顿时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跑到左贤王的房间,门也不敲了,直接就对着正在养伤的左贤王大叫:“殿下!孟昔昭背叛了我们!”
左贤王:“……他是齐人,何来背叛之说?”
金都尉:“可他最先示好的人是您,现在他却跟右贤王走的近,真是墙头草!”
提起右贤王,左贤王也有点沉默。
左贤王是勇士出身,家世没有右贤王那么高,而右贤王一开始的身份,是单于的玩伴。
他只比单于小六岁,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他跟单于更亲近。……
他只比单于小六岁,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他跟单于更亲近。
左贤王年轻,这么年轻就跟右贤王平起平坐了,而且还居左,右贤王能高兴才怪,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你的荣光而左贤王并没有抬起头,也没有拦他。
都是匈奴人,谁会没点血性。
只是有时候当一条听话的狗当惯了,他需要有人解下自己脖子上的链子,也需要有人推他一把。这个世界上,自发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前进的。
*
第二日,右贤王就把草药全送到了驿馆。
孟昔昭为了不引人怀疑,他不止要了两样,也不止要了十几斤,而是二十多斤,近三十斤,连送货的匈奴人都是扛着麻袋送来的,孟昔昭走过去,打开几个麻袋看了看,不禁挑起眉来。
右贤王速度够快啊……这么多的草药,在应天府一天集齐自然没问题,可在缺衣少食的单于庭,还能这么快凑齐,看来右贤王挺上心。
后面,崔冶披着披风走下来。
匈奴太冷了,这时候大约就是最冷的时候,只是大雪还没来而已,崔冶的身体受不得冻,这些日子一直都是待在驿馆当中,因为他只要一出去,双手就会变得像冰块一样,孟昔昭也不敢让他出去了。
看着地上的几个麻袋,崔冶不明白:“你让匈奴人送这些来干什么?”
孟昔昭眨眨眼,回答他:“烧着玩。”
崔冶:“……”
他的眼中冒出一个问号。
除了要留给滕康宁的那部分,剩下的,确实是要烧着玩,浪费也没辙,毕竟他就是这么跟匈奴人说的。
孟昔昭秉承着要么不说谎,要么就做戏做全套的原则,还让郁浮岚出去请楚国公主,毕竟这祈福仪式是给楚国公主的嘛,她在这才好进行。
在逃婚事件发生前,楚国公主跟太子一样,就待在新宫里,哪也不去,可逃婚事件以后,尤其是在右贤王那里都过了明路以后,几乎天天,孟昔昭都要想着理由的,把楚国公主叫来驿馆,让她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再回去。
慢慢的,不管是新宫的人,还是驿馆的人,甚至是路上的匈奴人,都习惯看到这一幕了。
等楚国公主来了,让她端坐在大堂中,孟昔昭还叫了另外的一些人过来。
听了孟昔昭说的,这些人全都一脸懵逼,“咱们大齐,还有这样的祈福仪式?”
孟昔昭:“当然有,而且是从越朝的时候就有了。”
这些人继续懵逼的看着他。
孟昔昭撩起眼皮,沉默的看着他们。
众人:“…………”
这些人还是比较聪明的,一个激灵之后,就反应过来了,然后七嘴八舌跟身边的人说:“对对对,是有这么一个习俗。”
孟昔昭看他们都听话,感觉挺欣慰。
自己的名声在大齐虽然还是臭不可闻,但在这小小的送亲队伍里,已经彻底拔高了,现在即使没有那道天寿帝的密旨,这些人也愿意听他的。连丁醇,都不再避着他走了,发现他有事情的时候,还会出口询问,要不要帮忙。
而崔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