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群芳谱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73章 人才招聘(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妙!”

“这首五言绝句妙哉!”

“有竹形,而后入其神髓,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真好!”

“将竹子的精气神都写出来了。”

“鲸卿!”

“诗词歌赋一道……你似乎别有赋,而且很有灵气,这首诗……足以流传开来。“

“先前你所做的几首,对比这首逊色一些,却也算得上中上,科举之道,诗词一道,你接下来可以花费的时间少一些。”

“只需要每隔数日温习一下就可以了。”

“经义文章……你似有过目不忘之力,生的读书种子,七月还有数日,正好可以将文章的制式真正掌握。”

“下个月,则是对于四书五经一一论解。”

“……”

申时初刻。

南成庄的大书房内,秦钟正在上课!

请家教、开灶的感觉真不错。

起码秦钟觉得这两位举人之师的水准真不错,作为科举的过来人,一切流程、精要道的很清楚。

满满都是干货。

对得起自己的银子。

也对得起他们的身份。

刚才做了一首诗,记忆中有些熟悉的,却想不起来是谁写的,好像是一个姓郑的,反正现在是自己的了。

对于作诗,自己现在也有些把握了!

多日之前,作诗的格式、方法自己已经知晓,就是真正作起诗来,却觉得遣词造句有些晦涩,需要苦思。

没有信手拈来的顺滑之福

数日来,自己每晚都看诗五十首以上,加起来,已经数百首了。

前身岁月有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以,只要稍微聪明一些。

作诗是不难的。

只要格式准确,遣词用句恰到好处,便可位列中等!

至于那些辞藻普通、一般的,则是最普通的诗词,然而,科举考试中,这种最普通的诗词就足够了。

起码读书人一块聚会的时候,不至于做不出来,不至于贻笑大方,不至于看到一些好景色的时候,啥都不会。

而上等的诗词……则是辞藻同中等的相仿,然而,那些辞藻汇聚一处,却别有神韵化出。

脱离匠气,有了神气!

那便是上等的诗词!

至于那些传唱千年之久的诗词,则无一不是无拘无束的挥洒神韵之作,每一首都是可遇不可得。

自己现在做的诗词能够达到中等层次?

满足!

必须满足!

秦钟很是满足了。

坐于书房的桌案后,听着江墨轩江师的评判,以及对于后续的学业安排。

不住颔首。

四书五经,自己现在快要全部搞定了。

下个月乃至于下下月,便是对于四书五经一个个章节给于详细过一遍,再者如先前所语……题海战术!

专心致志的上课!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随着书房内的自鸣钟再次响起,今日的课业便是结束。……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随着书房内的自鸣钟再次响起,今日的课业便是结束。

“四书五经,微言大义!”

“《春秋》更是微言大义。”

“无两位师长亲自解惑,若我自行参悟,还真难知那隐匿其中的一层层深意。”

“无论是否真的为先贤之意,总归还是有道理的!”

八股文章!

必须要有阅读理解的强大能力,理解之后才能够进行格式化的公文写作。

阅读理解!

左氏春秋开篇。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读了前三句,江师询问自己的理解!

好家伙!

这有何难,不就是讲述鲁隐公元年的正月开启春秋之书,三月之时,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简简单单见了一面。

五月的时候,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大致意思还是不难的。

然!

江师再问,是否还有深意?

还有深意?

秦钟表示强烈狐疑?

这还有深意!

有个锤子的深意!

根据自己的经历,有些时候,往往作者所写的一些东西,本来意思很简单。

偏偏被一些人弄得越发复杂起来。

奈何,不得不理解到那一步,否则还不能得分,难道真有深意?

必须请教一下!

好吧!

大开眼界了。

开篇三句话,讲了一个时辰。

元年春,王正月。

江师所言,前明一次会试的时候,出过这六个字的题目,让下举子语论深意。

结果……能够有所得很少很少。

孔丘书录春秋之书,为何从鲁隐公元年开始,正是因为它的特殊,为何特殊。

先看看鲁隐公是谁!

做了什么事情!

结果是什么!

然后再来理解这六个字,似乎就简单一些了。

大周平王东迁,按理便是春秋之始,而鲁隐公又是特殊的,他是一位甘心让位给弟弟的贤明君主。

更有鲁隐公是周公之后,若然大周平王能够开创中兴之业,一如成康之治,而鲁隐公又能够如当年周公一般,大周之盛指日可待。

是以!

孔丘孔子将春秋开篇定在鲁隐公元年!

这六个字也是整个春秋的要点核心之一!

其后,便是三月、五月的事情,诸侯便是开始纷争,礼乐便是开始崩坏,非孔丘所见。

那么,春秋岁月那么多事情,为何非要挑选三月的鲁国隐公和邾仪父见面?

为何会挑选郑国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将自己的弟弟作乱平定?

那么这两件事又有什么深意?

又有什么预兆?

于今时的一些事情是否有印证之处?

……

…………

……

秦钟懵了。

这算不算过度解读?

孔丘真有这样的想法?

孔子真有那样的思维和深意?

会不会当初孔子书录春秋的时候,就是随意从那些诸侯国随意挑选一些事情?

可……自己提出这个疑问之后,顾师、江师并未觉得不对,然而,就算孔丘没有那般的意思。

科举考到,也得有那样的意思!

秦钟表示……还是可以接受的。

前身岁月也经历过那些事情,现在不过是简单重复罢了。

一句话,十个字不到,需要数个时辰才能讲通?

算不算抠字眼?

秦钟觉得应该有些。

奈何……制定规则的不是自己,现在的自己只能够服从规则,制定规则……唯有站在大楚权位巅峰的那些人了。

啧啧。

古往今来皆如此。

“哈哈!”

“微言大义,微言大义,便是如此微言大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