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豪1978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613章 你别害我!(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股民们看到这个数字之以鼻,还「150亿港元」,就你们泡泡宇宙一个搞动漫、游戏的公司,也配?

陶玉书的言论发表之后,便有评论员替股民们发声,对她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自然又是引发了一场口水仗。

林朝阳坐在太古城的咖啡厅,翻着报纸上的新闻眉头直皱。

虽然知道小姨子这么做是故意的,但天天看着她在报上跟人吵架,林朝阳真有种看着后世某国统领「推特zhi国」的既视感。

不过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的是,陶玉墨的策略确实有独到的地方,确实为泡泡宇宙吸引了大量的市场关注,这相当于省了一大笔公关费用和宣传费用。

最主要的是,陶玉墨的那个「150亿港元市值」的言论发表后,泡泡宇宙的股价真就往上涨了。

多多少少是有点把港股股民们给PUA明白了!

「朝阳。」

林朝阳抬头,跟刘以打了个招呼。

前段时间回燕京问庄重文文学奖颁奖,马烽提出请林朝阳帮个忙,要将香江的文学作品也拉到评奖体系当中来。

这听起来是好事,但具体到细节却不是件容易落实的事。

要评奖,作品的评审标准要不要统一?是跟内地的文学作品一起评审,还是单独评奖?评委也是个问题,是以内地评委会为主,还是再拉个队伍?

问题很多,不过好处也不少。

只要评奖办好了,以后照葫芦画瓢,不仅可以扩大庄重文文学奖在香江的影响力,还可以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力铺向海外。

听林朝阳陈述完文协方面的思路,刘以眉头紧,沉吟不语。

「这件事——可没那么好办。」半响后,他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主要是担心有人ZZ上做文章,有心抹黑。」

林朝阳轻轻点头,刘以的顾忌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后世的中国,周边各个小弟的么蛾子多了去了,上个月湾岛政客才刚整了一出大戏。

「困难必然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也知道。不过既然文协方面有这个心,这又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他说着话,将几块带着包装的方糖摆在桌面上,星罗棋布。

「老刘,我们不妨以大一点的格局来看问题。我们在香江,经常会谈到华语文学,何谓华语文学?

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两an三地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了广大东南亚国家使用中文写作的同胞。

若论人口,我们的人口总计超过12亿,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一族群。

可是华语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呢?」

刘以没有说话,只是愣愣的看着桌上的方糖。

这个时候,林朝阳用手指灵巧的将散落的糖块都拨弄到一起。

「我们现在不谈什么地位、影响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谈评奖本身,现在我们的华语文学缺少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

纵观湾岛的七十年代、内地的八十年代,你没办法否认,文学评奖对于推动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是有看极大帮助的。

东南亚地区碍于社会结构,根本不可能搞这种大的评奖活动,香江又太小。

看来看去,由内地来做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

林朝阳的手指虚点在那被聚到一起的方糖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的推动华语文学的发展。」

听到这里,刘以好奇的问:「那具体是怎么个章程呢?」

「先在《香江文学》做个试点,由你们来提名,评委会评选。」

「那是与内地的作品一同参评吗?」

「一同参评。」

刘以犹豫着说道:「我一时不能回答你,要讨论讨论才行。」

林朝阳说,「这是自然。这样,你们杂志社内部先沟通一下,如果觉得可以尝试,再去燕京一趟,跟文协和评委会商量商量细节。」

刘以问:「你不参与吗?」

「评奖的事我早就不管了。」

林朝阳说的不是托词,评奖的事他确实早就不管了。

这回若不是文协的面子,他也不打算参与这件事,毕竟将庄重文文学奖搞成华语文学奖项,可不仅仅是文学层面的事,他也只能是尽力帮个忙。

时间一晃奔向11月,陈凯戈从燕京传来消息,说陈怀恺去世了。

怎么着也算是老朋友,林朝阳和陶玉书特地回燕京吊了一番。

参加完葬礼,陶玉书便去了美国,她这次去是为了接触美国的院线方。

今年年中林氏影业引入索尼影业,获得了一笔5亿美元的投资,这笔钱陶玉书是打算用在院线收购上的。

Reagan政府以来,美国对于大型电影公司重新涉足院线业务的管控越来越松,政策上已经没有任何阻碍。

院线作为电影行业获利的终端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陶玉书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林朝阳则选择留在了燕京,他的新书还在创作中,这回回京就当是采风了。

石景山,军区大院。

杜若林滔滔不绝的跟林朝阳讲述着他年轻时的英雄事迹,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声若洪钟,一点也不像快八十岁的人。

「这事你得给我写一笔,我那老同学死得惨,当时要不是他,我人就没了3

杜若林讲着他年轻时参加爱国运动时的惊险遭遇,要求林朝阳把他的经历给写进书里。

「再加下去,这都快成您老的自传了。」林朝阳吐槽道。

闻言,杜若林眼睛瞪得像铜铃,「胡说八道!我才提了几件事?怎么就成自传了?」

「您说呢—」

林朝阳着指头数了半天,最后说道:「要不说杜峰管您叫爸呢,当年我写《高山下的花环》,他也是这么干的。」

「放屁!」林朝阳一提起杜峰,杜若林顿时怒气冲天,恼羞成怒道:「不写拉倒,想写我这事的人多了去了。叶永烈知道不?去年还特地来拜访我,我都没答应。」

叶永烈是科普作家,最知名的作品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不过在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创作方向转向了纪实文学。

近年来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主,人称「旧闻记者」。

「你看你,急什么眼啊!」

人岁数一大,就成了老小孩儿,林朝阳只得安慰杜若林两句。

两人正说着话,林朝阳就见警卫员小宋站在客厅的通道处,一脸纠结。

林朝阳正要问他有什么事,祁红英走了过来,将小宋支开了。

「老杜!」祁红英叫了一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