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银狐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07章 君子(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老夫之前就奇怪,这付大人怎么冷不丁的和你们唐家有了交情,合着就是你家子侄仗势欺人,然后被你教训了一顿,又正好被付大人遇到了,咋就这么巧,你故意演的戏吧。”

唐宏涛脸上一阵青红。

其他的人,也都是一脸错愕。

合着还能这样?

“你也别跟老夫解释,老夫懒得听,老夫只想把这个事情给解决掉,你们解决不掉,老夫也不活了,你们自己看着办……”

刘承风的这番话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多耽搁一日,自己好大孙的前途就灰暗一分。

所以,刘承风说的也不是吓他们的。

他真的不打算活了。

唐宏涛的脸色十分难看,其他的人也是颤颤巍巍,可那是上百万两的生意,让他们将到嘴的肉吐出来,谁都不愿意。

可是,刘承风已经疯了。

“都不说话是吧,那老夫说,据老夫所知,交子铺一共出去了六十万两白银对吧,正好你们每家十万,文书作废,银子就当花钱买平安了。”

刘承风的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纷纷站起身来。

“刘老爷子啊,这,这不行啊,那可都是我们家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啊,您不能一句话,就让我们送出去十万两白银啊。”

“对啊,刘老爷子,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啊,不行不行。”

“刘老爷子,您没出过一两银子,现在让我们,这不合适吧……”

“老夫不是跟你们商量的,而是通知你们,听懂了吗。”

“朝廷开了海禁,你们不支持就算了,还在后面使绊子,你们有几条命啊?”

“刘老爷子,白纸黑字,天经地义,没什么好说的,倘若您非要这么做的话,我们也只能告到朝廷了。”唐宏涛看着刘承风开口说道。

“去告,老夫给你机会,现在就写信给你们家里,让他们去告,不过呐,你们是没有哪个机会看到结果了,来人!”

刘承风怒喝一声。

几名下人直接进入了大堂。

“去后院将那些小家伙都领过来,然后把大门封死,柴火也堆起来,老夫今日就陪他们一起上路!”

下人早就听过刘承风的安排,听到这话便直接朝外走去。

这些人听着刘承风的话,知道后者是来真的了,再也不敢嘴硬了,纷纷跪下去,表示同意刘承风的条件。

他们不敢赌刘承风是不是吓唬他们。

若只有他们自己前来,还真不怕刘承风,死就死了。

可现在,刘承风把他们的嫡长子,嫡长孙都骗过了过来,真打算同归于尽,不管刘承风的条件有多苛刻,他们也只能屈服。

当然,刘承风也知道,事情到这里还不算结束。

这些人答应之后,刘承风立刻让他们签字画押,而后派人将字据交给朱启明。

随后,刘承风又亲自写了一封请罪的奏章,送到东京,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说清楚,主动请朝廷降罪。

当然,刘承风也不傻,不该说的一个字也没说,比如自己是怎么逼迫这些人签字画押的……

…………

此时,朱启明正在和姜超喝酒。

护卫前来禀报,并且将唐宏涛等人签的字据交给了朱启明。

朱启明看完之后,轻笑一声:”刘老爷子还是有手段,这么快就把事情办成了。“

姜超听完之后,叹了口气说道:“唐家他们虽然是士林大族,但手里没有权力,刘老爷子想整他们,他们没机会反抗。”

这几日的时间,朱启明也将交子铺的事情告诉了姜超。

“即便如此,短短几天办成这件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事刘老爷子上心了。”朱启明喝了口酒说道:“姜公公打算何时回京啊。”

“这段时间一直忙忙碌碌的,都没有去拜会过付大人,回京之前,我还是要去一趟苏州。”姜超开口说道。

“听说,付大人回到老家之后,一直大门紧闭,谢绝拜访,姜公公不怕去了吃个闭门羹?”

“已经让人通知过了,付大人也同意了,话说,这付大人真是……在朝中的时候,事事注意,如今赋闲在家,还是如此,别人都是衣锦还乡,偏偏他,嘿……”

朱启明笑着点了点头,他这段时间也去过几次苏州,不过并没有冒昧的登门拜访,只是路过时看一眼便离开了。

付子婴的老宅,不过一个小小的院子,与寻常百姓没什么不同,十分寒酸。

铁喜其实早就通知过苏州县令为付子婴修缮房舍,整修祖祠,苏州县令得到旨意之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直接强买了付子婴老宅周边上百家百姓的房子,然后在那片地上建了新宅子,可以说是整个苏州城最豪华的宅子。

没想到,付子婴回到苏州之后,却并没有住进那间宅子里,而是从百姓手里买下了一个小小的宅子。

付子婴回来的时候,不少百姓都找到了付子婴告状,这也让付子婴得知,苏州县令为了给他修建宅子,做了多少恶事,为此付子婴专门写了信给王志忠,让他处理苏州县令。

苏州县令委屈的差点想吊死在县衙里了。

当然,朝廷也知道苏州县令的为难之处,自然不可能按照付子婴要求的将苏州县令的官给罢了。

可是,付子婴的面子也要给,枢密院几个人琢磨了一下,最后给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将新宅子卖掉,而后官府又出了一些银子,凑齐十万两,发给那些被强买地契的百姓。

…………

付子婴回到苏州之后,很多的官员都来拜访,不过这些人都没能见过付子婴一面。

付子婴谁的面子都不给。

当官的时候,他不结党营私,如今赋闲了,也不觉得自己和寻常百姓有什么不同。

他的儿子付玉也在苏州做官。

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故事终究是少数,付玉就是典型的寻常书生,多次科举都落了榜,头脑也比较木讷。

付子婴走的时候,铁喜想要付玉安排一个位置,却被付子婴用付玉能力不足的理由推辞,回到苏州之后,就去县衙做了个师爷,平日只需要写写字,记记东西便可以了。

实际上,因为付子婴的缘故,只要付玉不是个傻子,东京怎么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可付玉有自知之明,付子婴又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两人便一起回了老家。

对于姜超来说,付子婴不管之前有多少权势,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是太监,是皇帝手下的人,就算付子婴是宰相,和他也没任何交际,他去拜访付子婴,纯粹是出于对付子婴这个人的欣赏而已。

付子婴回到苏州也一年了。

铁喜虽然说过付子婴可以随时给他写信上奏,可付子婴却一封信件没有给他写过,即便,朝中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他也没有发表过自己的任何想法。

这时候,铁喜和付子婴的情况和之前完全倒了过来。

付子婴不搭理铁喜。

铁喜却经常用着学生的名义给老师写信,雷打不动的每月一封,基本都是询问付子婴的身体情况,还有日常琐事习惯不习惯。

即便如此,付子婴也没有给铁喜回上一封信。

付子婴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在其位,谋其政,如今他都回家了,还高谈阔论,与皇帝拉近关系,那他还算君子吗?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当一名普通百姓,任何插手朝政的行为,都是对皇帝,对王志忠,对自己的不尊重。

对于执掌大权数十年的付子婴来说,现在的生活他已经很满足了。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托孤重臣,有个下场好的?

安然无恙,风风光光回到老家,已经足够幸运,他不敢奢求其他。

…………

朱启明得到刘老爷子府的答复后,没有耽误太长的时间,告别姜超后,便立即返回了福建,拿着这些人的字据安抚那些商人。

朱启明的想法里,最迟明年,大宋就要完成第一次的远航商贸。

水师不少战船虽然还是老式的战船,但只是走一趟南洋还是可以的。

新型的战船,水师至今为止也就补充了两艘,他现在才理解,铁喜为什么给他的规划是十年起步。

造船这个东西,想急都急不了。

如今,沿海各地筹备了诸多的船司,原有的船司也进行了好几次扩建。

即便如此,想要让生产力上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幸运的是,他还年轻,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完成这件事。

姜超到了苏州后,也见到了付子婴。

此时的付子婴再也没有穿过锦绣绸缎,永远都是一身粗布衣服,他在小院子中种了各种蔬菜。

他的身边也只有两个跟着他几十年的老仆,朝廷安排的人都已经离开了。。

铁喜在付子婴的待遇问题上全部开了绿灯,赋闲在家的付子婴,照样每月拿着朝廷的俸禄,但付子婴也从未想过混吃等死,享受生活,每个月的俸银都是御史亲自送过来,准点准时,可付子婴拿到这银子后,都直接分给了穷苦百姓。

朱启明笑着点了点头,他这段时间也去过几次苏州,不过并没有冒昧的登门拜访,只是路过时看一眼便离开了。

付子婴的老宅,不过一个小小的院子,与寻常百姓没什么不同,十分寒酸。

铁喜其实早就通知过苏州县令为付子婴修缮房舍,整修祖祠,苏州县令得到旨意之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直接强买了付子婴老宅周边上百家百姓的房子,然后在那片地上建了新宅子,可以说是整个苏州城最豪华的宅子。

没想到,付子婴回到苏州之后,却并没有住进那间宅子里,而是从百姓手里买下了一个小小的宅子。

付子婴回来的时候,不少百姓都找到了付子婴告状,这也让付子婴得知,苏州县令为了给他修建宅子,做了多少恶事,为此付子婴专门写了信给王志忠,让他处理苏州县令。

苏州县令委屈的差点想吊死在县衙里了。

当然,朝廷也知道苏州县令的为难之处,自然不可能按照付子婴要求的将苏州县令的官给罢了。

可是,付子婴的面子也要给,枢密院几个人琢磨了一下,最后给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将新宅子卖掉,而后官府又出了一些银子,凑齐十万两,发给那些被强买地契的百姓。

…………

付子婴回到苏州之后,很多的官员都来拜访,不过这些人都没能见过付子婴一面。

付子婴谁的面子都不给。

当官的时候,他不结党营私,如今赋闲了,也不觉得自己和寻常百姓有什么不同。

他的儿子付玉也在苏州做官。

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故事终究是少数,付玉就是典型的寻常书生,多次科举都落了榜,头脑也比较木讷。

付子婴走的时候,铁喜想要付玉安排一个位置,却被付子婴用付玉能力不足的理由推辞,回到苏州之后,就去县衙做了个师爷,平日只需要写写字,记记东西便可以了。

实际上,因为付子婴的缘故,只要付玉不是个傻子,东京怎么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可付玉有自知之明,付子婴又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两人便一起回了老家。

对于姜超来说,付子婴不管之前有多少权势,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是太监,是皇帝手下的人,就算付子婴是宰相,和他也没任何交际,他去拜访付子婴,纯粹是出于对付子婴这个人的欣赏而已。

付子婴回到苏州也一年了。

铁喜虽然说过付子婴可以随时给他写信上奏,可付子婴却一封信件没有给他写过,即便,朝中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他也没有发表过自己的任何想法。

这时候,铁喜和付子婴的情况和之前完全倒了过来。

付子婴不搭理铁喜。

铁喜却经常用着学生的名义给老师写信,雷打不动的每月一封,基本都是询问付子婴的身体情况,还有日常琐事习惯不习惯。

即便如此,付子婴也没有给铁喜回上一封信。

付子婴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在其位,谋其政,如今他都回家了,还高谈阔论,与皇帝拉近关系,那他还算君子吗?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当一名普通百姓,任何插手朝政的行为,都是对皇帝,对王志忠,对自己的不尊重。

对于执掌大权数十年的付子婴来说,现在的生活他已经很满足了。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托孤重臣,有个下场好的?

安然无恙,风风光光回到老家,已经足够幸运,他不敢奢求其他。

…………

朱启明得到刘老爷子府的答复后,没有耽误太长的时间,告别姜超后,便立即返回了福建,拿着这些人的字据安抚那些商人。

朱启明的想法里,最迟明年,大宋就要完成第一次的远航商贸。

水师不少战船虽然还是老式的战船,但只是走一趟南洋还是可以的。

新型的战船,水师至今为止也就补充了两艘,他现在才理解,铁喜为什么给他的规划是十年起步。

造船这个东西,想急都急不了。

如今,沿海各地筹备了诸多的船司,原有的船司也进行了好几次扩建。

即便如此,想要让生产力上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幸运的是,他还年轻,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完成这件事。

姜超到了苏州后,也见到了付子婴。

此时的付子婴再也没有穿过锦绣绸缎,永远都是一身粗布衣服,他在小院子中种了各种蔬菜。

他的身边也只有两个跟着他几十年的老仆,朝廷安排的人都已经离开了。。

铁喜在付子婴的待遇问题上全部开了绿灯,赋闲在家的付子婴,照样每月拿着朝廷的俸禄,但付子婴也从未想过混吃等死,享受生活,每个月的俸银都是御史亲自送过来,准点准时,可付子婴拿到这银子后,都直接分给了穷苦百姓。

朱启明笑着点了点头,他这段时间也去过几次苏州,不过并没有冒昧的登门拜访,只是路过时看一眼便离开了。

付子婴的老宅,不过一个小小的院子,与寻常百姓没什么不同,十分寒酸。

铁喜其实早就通知过苏州县令为付子婴修缮房舍,整修祖祠,苏州县令得到旨意之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直接强买了付子婴老宅周边上百家百姓的房子,然后在那片地上建了新宅子,可以说是整个苏州城最豪华的宅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