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科举,读书人们都在陆续进场。
聚集在金陵的读书人,此时也开始进入贡院了,准备进行这个,可以改变他们人生的考试。
只要考试考得好,即使普通人,也可以鱼跃龙门。
在某种程度上讲,科举确实是公平的,但科举又不一定公平,因为背后可以做的手脚太多了。
那些读书人,在贡院外面排队,陆续进场。
朱允熥站在贡院的二楼,正在往下方进场的读书人看去,到了这个时候,计划已经开始,再也没办法停下来。
只能等到,南北矛盾闹大起来的时候,才可以解决。
“殿下,进场了。”
今天跟随的是姚广孝。
朱允熥说道:“进场了就好,我第一次主持科举,就要搞一场大的,你认为合不合适?”
姚广孝对这些是没所谓的,笑道:“要搞,那就搞大的,不破不立,想要做到有些事情,那么只能搞大了才能做下去。”
朱允熥笑道:“大师的想法,似乎比我的还要激进。”
姚广孝说道:“臣本就是个比较激进的人,不过殿下放心,闹不起多大的问题,就算真的出问题了,其实还有陛下在。”
他们可以肯定,老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现在是放权给朱允熥,但肯定还会静悄悄的派人在后面看着。
一旦发现有什么无法控制的,朱元璋会派人提醒,或者干预,帮朱允熥纠正。
朱允熥说道:“你说的,其实都对,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成功,真正做点成绩给皇爷爷看看,不说这些了,道衍大师觉得,是北人好,还是南人好?”
姚广孝说道:“只要有治国的能力,不管北人还是南人,都是好的,其实殿下没必要从南北当中,一定要分出好坏。”
朱允熥点头道:“也对,是我太过执着了。”
确实没必要区分,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
只要能用,那就行了。
朱允熥又说道:“南北分榜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南北差别的问题,趋于平衡。”
姚广孝说道:“想要拉平南北差别,说实话挺难的,双方的差距太明显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南方的读书人,瞧不起北方,而北方的读书人认为南方无病**,只会辞藻而没有任何真本事。”
这个说法,朱允熥还是认同的。
想要拉平差距,真没那么容易。
朱允熥认为,还是先把南北分榜做好,未来把教育提上来,差距将会越来越小,总有拉平的时候。
现在纠结那么多,没有意义。
科举的进场,还在继续。
等到所有人都进入贡院,再有人宣布规则。
考试期间,是不准离开贡院,食住都要在里面。
听起来是有些辛苦,但不少读书人都觉得无所谓,苦一苦这几天,未来说不定就能过上好日子。
开始考试了,朱允熥没有兴趣留下继续看,带上姚广孝回去了。
负责监考的是张紞,看到朱允熥离开了,他才松了口气。
不过想到朱允熥,让杨士奇过来暗示他们的话,顿时对这次科举,充满了希望。
对于现在贡院内,他认识的几个南方读书人,他也是特别照顾,等到评卷的时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