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过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问题就是历史已经改变太多,未来自己能不能成功踩上这条船还是一个疑问,再一个这也是接近20年后的事情,自己现在扩张事业,不会因为20年后的可能性,就放弃。
理论上来说,如果能够早十年在国内扩张零售,同时因为早,那也可以选择最佳的位置,那就可以相对于其他外资品牌,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甚至即使网购市场出现,也不会影响太大,后世美国有沃尔玛、欧洲有家乐福、欧尚等,可国内却没有一个规模超级大的零售连锁超市,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网购的出现,限制了实体零售的扩张,但如果实体零售扩张的早,那也不至于会被网购给击垮。
“陈生的意思我明白,可这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之前您的企业也都是重点出口行业,在国内出售的东西,也一样是国内需要的。”林局长顿了顿又说道:“我明白投资与市场是需要共同存在的,陈生想要开拓国内的市场也很公平,可零售行业,这里面涉及到东西太多了,容许外资进入,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林局长,你可知道,在发达国家,真正创造就业数量最多的,往往不是工厂,而是服务行业。”陈志文也没有在意,反而说道:“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想靠着更多的出口,没有错,谁都想要贸易顺差,但这样的事情总有个极限,你不可能一直都是顺差,不然逆差国肯定有意见,所以,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增加国内消费。
我也知道目前国内人均收入不算很高,可问题就在于,有钱的人不消费,那钱都是沉淀下来的,如同古代地主将大量白银珠宝全部放在自家地窖里,那不就等于经济是一潭死水吗?”
“可刺激消费,也得老百姓手中有钱吧?”林局长问道。
“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有钱,哪怕只有5%的人手中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去消费,他们消费了,就能让钱流通起来,从而让更多的人有了收入,然后他们也消费,最终带着大部分人都有就业都有消费,还能大规模带动工厂,你不能指望全内地的工厂,都依赖出口吧?”陈志文反问道。
“陈生说的有道理,国内内部消费的事情中央也在考虑,只是这件事与陈生投资零售行业似乎没什么关系吧?”林局长比较委婉的说道,如果是其他人,哪怕是其他国家的零售行业巨头,可跟国内又没什么关系,那自然适当给点面子就行了,可陈志文不行,先不说人家这么多年在国内投资了那么多产值上亿美元乃至超过十亿美元的项目,就是人家旗下公司,每年给国内的大量订单,都带来了百万就业以及每年十亿美元以上的纯外汇收入,这样大的贸易量,如果对方是个国家,再没有什么大矛盾之类的,那绝对就是友邦了。再说,人家提出的要求也只是商业贸易,不算过分。
“没有什么太大的直接关系,可只有先进的零售行业,才能刺激消费,不是吗?西方国家发展到现在的零售体系,就是多种经营模式竞争之下最后的产物,也就是最优解,所以国内也更需要引进这样的模式。”陈志文说道:“国内的担心我也明白,毕竟零售本身不产生生产价值,如果让外资零售进入国内,只会造成国内外汇损失,可是我与国内在很多行业也合作过了,我更看好的是国内几十年后的未来,而不是现在能够从国内赚走多少美元,那么引进香港的零售经营模式,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如同国内人自己开店一样,我旗下的大润发与百佳超市,在深海市也是经营数年了,林局长可以去派人查一下,当地的很多人,特别是有点钱的,可是经常去超市消费的,这些消费品都是来自于国内,那必然可以带动工业发展,再一个,零售本身也能带动大量的就业,一个超市,至少也是需要三四百员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