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人类。他教民渔猎畜牧,又传说八卦也出于他制作。一说伏羲即太昊。
相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据说伏羲乃雷神之子。《山海经》说:“雷泽中有雷神羲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说:“华胥氏因踏雷神足迹,感而有孕,生伏牺。传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
2,上古混沌是什么样子的?《山海经》如何描述?
混沌时期,主要指的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洪荒时期,主要指的是大禹治水以前。
1、混沌是一个词语,读音为hùndùn,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汉班固《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
《文选·班昭<;东征赋>;》“谅不登樔而椓蠡兮”李善注引三国魏曹植《迁都赋》:“览乾元之兆域兮,本人物乎上世;纷混沌而未分,与禽兽乎无别。”
唐储光羲《仲夏入园中东陂》诗:“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虚。”
《云笈七签》卷二:“《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
《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郭沫若《七里山渠》诗:“相传在昔有盘古,劈开混沌造区宇。”
2、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特指远古时代,洪荒世界;大荒。
如: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详观记牒,洪荒莫传。”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49亿年前地球雏形诞生,但两极磁场尚未形成,流星体冲击地表,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
遍地烽火,熔岩横溢,此后经历了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直到人类诞生早期。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最后一次在人类早期被记录下来,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
史前大洪水: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
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千百年无定论。让我们抛开所有的争议,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人类早期的记忆吧!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