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火2003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尚温也(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或许本来他就是来技术扶贫的,只不过是为了让603所面子上过得去,才取了个这样的名字罢了

陈念微微点了点头,开口问道:

“什么麻烦?是组装流程上的吗?”

刘雪健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是组装流程,是材料问题。”

“我们之前测试过H-20的起降系统,发现现在的起落架,如果是用在其他战斗机、甚至其他民航客机上都是够用的。”

“但H-20不一样,H-20因为特殊的机体设计,降落时进近速度比较快,落地冲击力也相对较大。”

“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设计思路,起落架应力集中现象会比较明显。”

“这么一来,起落架的寿命会大幅缩短。”

“本来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最多就是定时更换起落架易损件就好了。”

“但H-20的起落架仓和弹仓存在机械结构上的互用,估计后期维修会很麻烦。”

“所以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有什么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几天我们下班了都在研究这事儿呢.陈工,我觉得你挺有想法的,要不也一起看看?”

陈念挠了挠头,语气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玩意儿还需要讨论?”

“这问题不是直接用抗疲劳技术体系解决的吗?”

“表面质量改进技术、表面强度增强技术、结构件棱边光整技术.哎?你们不知道?”

看着刘雪健一脸懵逼的表情,陈念突然反应过来。

好家伙,这套体系难道还没出现吗?

不对啊!

无应力集中抗疲劳技术体系不是赵振士在2003年左右提出的概念吗?

到现在,没几天时间就要进入2007年了,难道改进型300M钢材还没出现?

他赶紧停下了话头,转而问道:

“现在起落架是用的300M-2型钢吗?”

“没有啊!用的事300M钢啊。”

刘雪健满头问号的回答道。

怎么回事?

明明自己已经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可是陈念提的那些概念,自己怎么完全没听说过啊。

看着他的反应,陈念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卧槽。

还真是。

自己所说的这些技术,应该是410所在09年才提出来的概念。

在此之前,国内的抗疲劳技术一直是靠赵振士在撑着——而且已经逐渐呈现出不够用的趋势了。

毕竟,300M钢的氢脆问题其实一直都是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要到2012年光饰工艺发展成熟之后,才慢慢地有了应对方案。

自己之前确实是先入为主、把两件事情记混了.

还好!

还好今天来逛了一圈,要不然,这么重要的一个工艺缺陷,还真就让自己给漏过去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说道:

“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还好你们提出来了。”

“不然的话,后续再想要优化会很麻烦。”

“要解决,就要从钢材上解决。”

“300M钢在应力集中和氢脆问题上都有很大缺陷,是需要优化的。”

“这样,你向上汇报一下,去西工大找赵振士教授、去410所找何琛理教授,让他们尽快赶到材研所,准备300M钢优化项目。”

“这东西技术不算难,我们需要的是有经验的工程师牵头。”

“顺利的话,两三周的时间,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

“两三周?够了吗?”

刘雪健惊讶地看着陈念,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他知道陈念的背景强大,也知道他技术实力过硬,但说出这种话,仍然是让他感觉有些托大了。

陈念自信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放心吧,你先汇报,后续我也会去打招呼的。”

“在材料问题解决之前,你们先专心解决工艺问题。”

“至于能不能行.就看我们的吧。”

说吧,陈念告别刘雪健转头离去。

他现在一点时间也不想耽误。

只有尽快解决钢材的问题,才能让H-20,以最完美的姿态降生.

几个小时之后,西工大的赵振士首先赶到了西材研所。

一进到实验室里,在见到负责材研所工作的郭琦的第一时间,他就立刻忍不住开始吐槽道:

“老郭啊,老郭!”

“你老师跟我说,这任务是不是从你们这边下来的?!”

“两周的时间,让我们搞完300M钢的抗疲劳优化项目,这不是纯扯犊子吗?”

“我的无应力集中项目都搞了多久了?快小20年了啊!”

“现在的成果,也就是300M钢而已!”

“你要我两周的时间再搞一个突破性的优化出来,你觉得可能吗?”

看着赵振士怒气冲冲的表情,郭琦苦笑了一下,正打算要回答,但没想到,对方却一摆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了下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