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亲姐姐,能为了大弟弟定亲,专门从仓乐县赶回来张罗酒席。
刘氏撇撇嘴:“都是些老爷们,要我去招呼个啥?我待会去招呼周氏就是了嘛!”
“许是我爹他们回来了,我瞅瞅去。”三丫头赶紧起身来到西屋的窗边,并往外瞅了一眼,果真看到老爹杨华明,三伯,五叔,二堂哥,三堂哥,老季,骆大伯等一大群老爷们说说笑笑的往后院饭堂那边去。
刘氏说:“你二哥说让他们放学去酒楼住,后院给他们腾两间空屋子出来。”
隔天。
“这念书的人,讲究的是个清净,说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啥啥的,反正意思就是让他们两小子住书院得了,一个月回来一趟,回来拿点衣裳鞋袜啥的。”
三丫头深刻明白刘氏的意思,主要还是因为爹对小弟铁蛋,比较偏爱。
三丫头点头,“那我就先去灶房忙活了,这会子都是金钏在帮我掌勺呢,我得赶紧过去。”
她边摇头边摆手,连声说:“三丫头你可千万别给自己揽活了,家里长年住着小舅子,操心死了!”
同样也能为了小弟弟念书,来为他操持生活方面的事。
虽然刘金钏这是第二回来道观,但陪同在长辈们身旁,她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兴和温顺的。
“平时若有啥需求,就去天香楼找永进,你爹也说行,说念书这事儿原本就是吃苦的,要是去了是享福,一场书念下来,不仅没瘦,还像当年你梅儿姑姑家大白和小黑那样张得圆头圆脑的,那书就是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可不能那样!”
“不过这主意被你三哥给打消了。你三哥的意思是,酒楼那边人来客往的,有些喧闹嘈杂,不利于他们学习。”
这古代很多人都是先婚后爱,他们两个小年轻此刻的状态,如同让杨若晴翻译成现代语言,那就是两个人正掉进了爱河里,正在沉浸式的沐浴爱河呢!
说起这些事情,刘氏的情绪再次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舌头一进一出的,上下嘴皮子连连碰撞间,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三丫头这交待得一清二楚。
哎,这两口子可真是的……似乎中间夹杂着一堆不可调和的矛盾呢,这要咋整才好?
“再说了,你让铁蛋去,你是好心,可铁蛋去了那边人生地不熟的,身边也没有鸿儿,指不定还不太适应。”
“县城去念也好,这距离,爹和三哥他们想去看看他们,也容易,当天就能往返。”三丫头又说。
为啥原因责怪呢?
因为骆大娥觉得娘家两个侄孙都一岁多了,竟然都没去过她这个姑奶奶家玩过。
照着杨若晴原本的安排,是打算正明年正月再去,大正月里去上门,才热闹,也才有气氛嘛!
但是周家那边又说,等到明年正月,还有将近两个月呢,到时候正月才是真正的寒冷,三九天,天寒地冻的,穿衣裳都不敢伸手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