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烧火试了试,铁桶上面的平底铁锅盖上去,下面的火依然旺得很。
试好了,等铁桶温度降下来,贺勋抗着铁桶回家表功。
乔静安一看这个改造好的铁桶,从功能上来看,和烤锅盔的铁桶差不多。
高兴的跳起来,亲了贺勋的脸一口,“做得不错,晚上奖励你吃三个锅盔。”
铁桶搬到后院屋檐下,她就开始揉面。
做锅盔的面粉用一般的中筋面粉就可以了,和面的时候加入一些糖、盐、玉米油,没有玉米油就用其他油代替,她放的菜籽油。
加入温水揉好面团,直到面团柔软光亮,盖上面盆醒发半个小时。
今天要做鲜肉锅盔,趁醒发面团的功夫,准备肉。
拿了半肥半瘦的新鲜肉剁碎,这个工作交给贺勋做,反正他今天没事儿,跟着她后面乱晃。
贺勋剁肉,她就准备盐、芝麻、花椒面、葱姜、料酒、酱油、香油这些配料,等肉剁好了,放进去拌匀。
“老大他们还有多久放学?”
贺勋抬手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还有十来分钟吧。”
“那我们就开始做了,你去把铁桶下面的火烧起来。”
贺勋去外面烧火,她把面板拿出来,再给面板上刷上油。
发好的面团切成小剂了,每个小剂子擀成长条,再把拌好的肉糜放到面上,撒上葱花,搓成一团,别让肉糜露出来,再把面团按压成饼状,最后面上在撒上一些芝麻。
乔静安扭头看外面,“火烧起来了吗?”
“可以了。”
铁桶上面的平底锅已经烧烫了,她赶紧倒油,面饼放上去慢慢煎,直到两面煎的焦黄就差不多了。
她小心的用毛巾拉着平底锅,露出铁桶下面的炉子,把煎好的饼子放到铁桶里烘烤,再盖上上面的平底锅。
铁桶里面烘烤着,铁桶上面的平底锅里继续煎饼。
过了几分钟,再打开铁桶,里面烘烤的锅盔,表面的油脂在滋滋作响,用夹子敲了一下锅盔的外壳,已经酥脆了。
拿了个碟子把烤好的锅盔夹上来,“你试试。”
贺勋拿着锅盔,一口咬下去,香酥的表皮往盘里掉。锅盔里面肉糜鲜香微麻的味道,和酥脆的外皮在口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贺勋只能说一句好吃,一口气接连吃了三个。
乔静安试吃了一个,“我觉得烤的有点过了,表皮靠火的一边有点太硬了。”
贺勋没意见,他觉得都好吃。
三个孩子回家,东屋、西屋都没有看,直接往后院跑,不用人说,他们还没跑回家就闻到香味了。
老二看着爸爸妈妈都在吃,气愤道,“你们怎么当爸妈的,有好吃的不喊我们!哼!”
贺勋看了一眼没大没小的老二,“那你们还吃不吃?”
“吃!”
乔静安笑着道,“自己去屋里拿碗过来,一人一个。”
还有七六个锅盔还没有烤,叫贺勋加了一点柴火进去,她继续烤。
锅盔的美味所向无敌,三个孩子一口咬上去,眼睛都亮了。也不觉得后院冷,一边吃着嘴里的,一边看着锅里的。
“你说,过几天我用这个锅盔去摆摊儿,行不行?”
“怎么不行?你想去就去。”
老大举手,“我也去帮忙烧火。”
从明天开始他们就放假了。
老二也说,“我帮忙烧收钱。”
老三想了半天,摸着小肚子叹口气,“我只能负责吃了。”
老大鼓励一把,“那到时候你可要好好吃哦,把别人都吃馋了,人家都来买我们的锅盔。”
乔静安想着,估计买的人不会有多少,因为她准备卖高价八毛钱一个,这个价格几乎相当于一斤肉了。
但是她做这么大的锅盔,里面放了这么多肉和料,还费了这么多油,还要老远的把铁桶、柴火这些运过去,更不要说人工了。让她卖白菜价,她真不甘心。
第二天,她去王嫂子家,王嫂子西屋的炕上,整整齐齐的码着一堆串好的山楂,就差挂上糖变成冰糖葫芦了。
王嫂子兴奋的说道,“这冰糖葫芦有什么难的?别人卖五分,我就卖四分五厘。”她对自己的糖葫芦生意还是很有信心的。
王大成看到这么多山楂串儿,无奈的看向他妈,“自由市场只有三天,你弄这么卖得完吗?”
“怎么卖不完?还有你们两兄弟帮忙卖呢。若果真卖不完,就留着过年的时候,给拜年的小孩儿吃。”
王二成惊了,怎么这还有他们的事儿?
他脑子一转,有了主意,“妈,我们帮着卖糖葫芦,你分给我们多少钱?”
王嫂子眼睛一瞪,“老娘养你们这么大,使唤你们做点事儿还要收钱?”
王二成狗腿道,“嘿嘿,那不是鼓励一下我们的积极性嘛。”
王嫂子一想,也成,“你们卖出十串儿,我给你们一串的钱。”
“成交!”王二成跳过来,拉着他妈的手,硬要击个掌。
王嫂子气的给这小子一脚。
老二扭头看向王二成,还有这样的操作。
“妈,我们有没有钱?”
乔静安撇了老二一眼,“有,看你们贡献了。”
自由市场还没有开,捕鱼小分队开始出动了。
和去年一样,一样是后勤部领头,他们这些随军的家属,在后头拖家带口的去河上打洞抓鱼。
今年运气比较好,鱼比去年多一些,乔静安和去年一样一半留着吃新鲜的,一半留着做成腊鱼。